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戴玉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科学、综合地提高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准确、全面地掌握,科学地推动数学教育的深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过于依赖于灌输性的教育方式,企图通过对学生的记忆和认知进行指导,这势必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数学的教学规则,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地发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一轮的课改,既是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也是增强国家未来竞争能力的一项关键举措。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怎样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已经是所有的高中数学老师们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尊重学生认知,采用差异教学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其认知特征有明显差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准确、综合地运用差异教育方法。可以说,有效地执行和科学地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和成长,使学生的认知有效性得到最大化。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种高度的关怀和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架构都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对他们的认识规律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认识特征进行准确、完整的掌握,从而指导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分层的方法。分层教学方法是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数学水平等因素,有效地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数学情景和学习任务,指导和激励他们在目标清晰的情况下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说,分层教育方式的科学和有效地执行,可以很好地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空间想象力、数学基础和学习兴趣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到复杂的空间问题的求解。对空间观念不强的学生,可由简单的矢量表达与加减法开始,辅之以可视化的图表及动画示范,培养其空间观念;如果有一定的基础,还可以进行向量量积、向量共线与竖直等更深入的操作与运用,还可以通过物理学中的力学解析等实例来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创新精神。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承担者,高中数学老师要从观念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体现出这种态度,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一旦改变,其言行举止其实就是在表达这种变化。许多高中的数学老师对此都抱着一种畏惧的心态,害怕过多地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从而导致了教学的时间与能量的浪费。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在怎样充分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这一问题上,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内在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担负起首要责任,感觉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所以,需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使他们学会科学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自己对课堂的指导与督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在经历了这种过程之后,学生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串联在一起。因此,这是一种很好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合理多元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在教学中,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很多教师都把数学分数当作评价一个人的标准,这对潇洒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的转变,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发展历程,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信心,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客观的评价者,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比如学习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基础计算题、应用题分析、数列模型构造以及创造性应用等多个层级的评价任务,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还要注重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老师点评,使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在逻辑思维、团队协作或创造性思维上的优点有哪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激励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的,并且对他们的进步给予积极的回馈,让每一次进步都能让学生充满信心。这种评价制度可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在数学的路上走得更好,变得更加有信心。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使高中的数学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精神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自学习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清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3):4—6.
[2]李永谦.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