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周婧睿

镇江经开区平昌小学 江苏 镇江 212134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至关重要。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教授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教学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核心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等。因此,研究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很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此外,一些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籍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三)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往往不知道如何理解文本、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绘本、童话故事等,如《大卫不可以》《我爸爸》《我妈妈》等绘本,以简洁生动的画面和富有童趣的文字,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故事,充满奇幻的情节和美好的幻想,能让低年级学生沉浸在童话世界中;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像《夏洛的网》《小王子》《草房子》等文学作品,通过精彩的故事展现了友情、爱与成长等主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可以满足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故事大王比赛、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设立图书角、张贴读书名言、开展亲子阅读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阅读的熏陶,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目标和任务。阅读计划可以包括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等。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

培养阅读专注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如限时阅读、默读、批注等,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坚持每天阅读。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时间,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打卡”等活动,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三)教授阅读方法

精读法。精读法是指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精读法的要领,如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分析文本结构、如何品味语言等。

略读法。略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本,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和主旨。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学生可以先快速浏览目录、前言和后记,了解书籍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目录可以让学生了解书籍的章节安排和主题分布;前言通常会介绍书籍的写作背景和目的;后记则可能会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略读时,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扫视能力,快速扫视文本,获取关键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眼球运动和阅读节奏,提高他们的扫视能力。

批注法。批注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等进行批注。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用圆圈标注出关键词,用波浪线标注出优美的句子等。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学生可以快速找到重点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这些感悟和体会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看法、对自己生活的启示等。

三、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案例

(一)以《草船借箭》为例

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草船借箭》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让学生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培养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目标和任务。例如,学生可以在一周内读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专注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专注,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授阅读方法。在阅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精读法和批注法进行阅读。首先,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然后,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以课外阅读为例

推荐阅读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小猪唏哩呼噜》《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夏洛的网》《小王子》《青铜葵花》等。

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故事大王比赛等。在读书分享会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和感悟;在故事大王比赛中,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法快速浏览书籍的目录、前言、后记等,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和主旨;然后,运用精读法逐章逐节地阅读书籍,理解书籍的细节和内涵。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教授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等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良好阅读理解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金媛.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2024,(05):215-217.

[2]李淑娟.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策略研究[N].科学导报,   2024-10-15(B03).

[3]张虹.基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智力,2022,(3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