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文化活动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实施路径研究
王丽丽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肤浅化等问题,而以仪式文化活动为切入点,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载体及形式,是当前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关键词:仪式 仪式文化活动 学生党员教育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礼仪制度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仪式文化活动运用于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更是身体力行的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形式,来向世人传达我们党的使命担当、执政理念。在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带领中央领导集体奔赴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等地,在那里重温入党誓词、解读党的初心。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共赴延安,瞻仰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岁月,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保持昂扬斗志,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一、高校仪式文化活动内涵
仪式,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存在的一种古老文化,尽管它在早期社会中总是与天、神、上帝等虚幻的、神秘的物质联系在一起,并带有较为浓厚的迷信色彩,但通过对仪式文化的梳理,它本身是包含着巨大能量的社会教育、教化载体和方式。系统地分析和掌握仪式文化活动在高校这一限定场域的内涵、特点、主要类型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够让仪式文化活动进一步摆脱神秘性、推陈出新,而且对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经过梳理,目前比较赞同的观点是:高校仪式文化活动是依托校园文化在特定的时间、场所,通过一系列象征符号、程序表演引导学生增强政治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社会道德规范,而开展的、以仪式化的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活动。
二、高校学生党员参与仪式文化活动的类型
关于高校仪式文化活动的类型研究,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把高校学生党员仪式形式分为四种:通过型仪式活动、竞赛型仪式活动、纪念型仪式活动、体验型仪式活动。通过型仪式活动就是指标志身份和角色发生变化的仪式活动,包含入党宣誓仪式等;竞赛型仪式活动指的是竞争比赛类的仪式活动,包含拓展训练、颁奖典礼等;纪念型仪式活动指的是纪念重大事件或重大人物的仪式活动,包含在国庆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纪念九一八事变等特殊节日开展的主题类纪念活动;体验型仪式活动指的是社会实践类活动,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红色遗址观摩体验活动等。
三、仪式文化活动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
1.丰富高校党建教育内容
首先,高校党员教育本身属于思想政治工作,仪式文化活动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的情感、价值观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等内容和高校党员建设所要开展的教育内容有高度一致性。其次,高校党员教育与对步入社会的党员教育有一些区别,在高校开展仪式文化活动更为便利,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起到自觉执行、潜移默化强化党建的效果。再次,在仪式文化活动中,涉及的情感、信息等可以作为党员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
2.拓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载体
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主要以开展讨论、报告会、社会志愿活动等形式为主,仪式文化活动与这些传统的形式相比更加真实、生动。党员参与仪式文化活动,可以丰富教育形式,参与者也更容易对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3.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效果
仪式文化活动创设的情境本身就是为了唤起参与者情感、使参与者融入营造的氛围、达成教育目标所做。参与仪式教育的人员会在营造的情境下相互感染、唤醒教育活动所要宣扬的崇高情感,使参与者的价值观念得到一次集体强化。在有意识的开展仪式文化活动之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效果会明显提升。
四、相关启示
(一)有效整合仪式资源,在内容上不断创新
首先,要对目前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仪式进行搜集、整合和优化。比如很多高校由于各种原因简化了入党仪式,使党员入党流程完整性大受影响。建议新入党党员可以通过独自、按次序上台于党旗下宣誓、校方领导或者优秀党员为新党员佩戴党徽,在之后进行合影留念,强调个体,避免群体宣誓“不走心”、“没感觉”的普遍问题,促进新入党党员完成角色转变,规范自身行为。
其次,有效整合校外仪式资源。除了对校内丰富多彩的仪式进行挖掘,还要有选择性的引进一些具有重要宣传价值、重要教育意义的仪式资源。例如将 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这些规定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仪式资源,比如通过引进公祭仪式等形式,来对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利用新媒体,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形式,积极打造仪式文化活动新平台。如主题党日活动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既增强了活动效果,又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认知和党性修养。例如在仪式场景的布置上,可以通过音响、灯光来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加深教育效果。另外,可以利用新媒体拓宽高校仪式文化活动宣传渠道。例如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开展“合影C位,都献给五星红旗”、线上党史知识竞赛、优秀学生党员宣传报道等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来讲好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故事。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仪式文化活动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丰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亭亭.仪式教育在高校党建中的运用及价值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0):147 -148.
[2]何玉芳,孟新超.用仪式教育浸润高校学生党员心田[J].高校党建,2018(1):75-79.
[3]王喜忠,张羽驰.仪式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7(2):66-68.
[4]潘福中,林妙贞.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支部之星”主题教育评选活动为例 [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7, 9(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