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其安全管理
王雯珺
370306199805053521
摘要:本研究聚焦复杂环境下建筑深基坑工程,深入剖析周边建筑、地下设施及地质条件影响,阐释针对性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策略。旨在为复杂工况基坑作业提供精准方案,保障施工安全高效,推动行业技术与管理革新,助力城市复杂区域建设稳健发展。
关键词:复杂环境;建筑深基坑;施工影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土地资源愈发稀缺,建筑工程不断向纵深拓展,深基坑工程在复杂环境下的挑战日益凸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住宅区,紧邻既有住宅楼、商业楼开挖深基坑已屡见不鲜;或是毗邻纵横交错的地下市政管网、运行中的地铁线路,稍有不慎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复杂环境对建筑深基坑施工影响深度分析
1.1 周边既有建筑制约
周边既有建筑如同紧密相邻的敏感邻居,给建筑深基坑施工带来诸多制约。基坑开挖必然引起土体应力重新分布,紧邻的既有建筑浅基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由于土体卸载,原有平衡被打破,周边建筑基础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墙体开裂、门窗变形无法闭合,严重时甚至危及整体结构安全。
1.2 临近地下市政设施干扰
临近地下市政设施犹如地下精密网络,施工一旦触及,后果不堪设想。各类供水、排水、燃气及电力管线纵横交错,深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开挖、打桩作业稍有偏差,就可能直接切断管线,造成区域性停水、停电,燃气泄漏更是有爆炸起火风险,严重干扰城市正常运转。地铁隧道作为城市交通动脉,对变形极为敏感。基坑降水可能致使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铁隧道上浮;基坑开挖产生的侧向位移,会造成隧道结构收敛变形,影响轨道平整度,威胁行车安全。像沿海某城市地铁沿线新建商业综合体基坑工程,因未精准把控与地铁隧道间距及施工影响范围,施工期间隧道变形超出警戒值,地铁运营多次临时中断紧急抢修,社会影响恶劣。
1.3 复杂地质条件挑战
复杂地质条件宛如隐藏暗处的荆棘丛林,考验重重。软土地层土质松软、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深基坑开挖时坑壁极易坍塌,基底也常因土体回弹隆起而难以控制标高,增加支护难度与成本。砂质土层则存在流砂隐患,地下水流动带动砂土颗粒涌出,不断掏空基坑周边土体,造成支护结构失稳;岩溶地区溶洞、溶蚀裂隙发育,施工中可能突发地面塌陷、涌水突泥灾害;断层破碎带区域,岩体完整性差,地下水丰富,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易发生垮塌事故,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不确定性,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二、复杂环境下建筑深基坑关键施工技术
2.1 精准支护体系选型与优化
在复杂环境下,精准选定并优化支护体系是深基坑施工成功的关键基石。面对周边既有建筑林立、地下设施繁杂及地质条件多变,支护方案绝非一刀切。灌注桩支护凭借其刚度大、适应性强优势,常用于对变形控制严苛区域,如紧邻历史古建筑施工时,桩径、桩间距经严密计算与数值模拟微调,确保周边土体位移毫米级可控,保护文物安全;地下连续墙则以其整体性好、防水优特质,在富水软土层或临近江河湖泊处大显身手,像临江商业综合体基坑,地下连续墙深入不透水层,止水同时为坑壁撑起铜墙铁壁。
2.2 高效降水与止水技术
降水与止水技术关乎基坑干湿环境与周边安全。轻型井点降水以其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优势,在渗透系数较小的粉质黏土层灵活运用,分层、分区精准布设,有序降低水位,规避一次性降水过猛致周边建筑沉降;深井井点则在深层承压水治理中担当主力,大功率水泵搭配大口径井管,深挖降水,满足深基坑开挖需求。
止水帷幕工艺多样,高压旋喷桩利用高压浆液切割土体并混合硬化,形成密实 “防渗墙”,有效填补砂质土层孔隙;深层搅拌桩靠机械搅拌将固化剂与土体搅匀,固化止水,多用于黏土及淤泥质土。
2.3 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
信息化监测为深基坑施工装上智能天眼。沿基坑周边、坑壁关键部位密集布设传感器,土压力盒实时捕捉土体受力脉搏,孔隙水压力计紧盯地下水动态,测斜仪精准量测土体位移倾向。数据经无线传输汇聚云平台,智能算法深度剖析,一旦数据异动超阈值,如位移速率突增,自动预警推送至各方终端。融合 BIM 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施工全程虚拟呈现,支护结构搭建、土方开挖步骤一目了然,管理人员借此直观洞察各工序对基坑整体影响,提前预判风险,依实时数据回溯排查隐患,如某复杂地层基坑借助信息化监测,及时察觉支护锚索松弛,迅速加固,成功避险,实现复杂环境下精准、安全施工管控。
三、复杂环境下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3.1 全过程安全制度强化
全过程安全制度是深基坑施工安全的坚实保障。施工前,应组织专家团队针对复杂环境专项论证,结合周边建筑结构、地下设施分布及地质勘查结果,定制详尽施工方案与安全规划,明确各工序安全标准、技术参数,如临近地铁基坑支护变形控制精确到毫米级,桩基础施工垂直度偏差上限严格设定,为施工立下铁规。施工中,推行严苛的风险分级管控,依风险程度将基坑各部位、各施工阶段标色分区,红色高危区重点盯防,增加巡检频次至每小时一次,专人记录监测数据;橙色区域常规两小时巡查,黄色、蓝色区域定时抽检,确保隐患无遗漏。
3.2 人员安全素养提升
人员安全素养提升是筑牢安全防线的核心要素。分层分类施训,对一线工人开展沉浸式安全实操培训,模拟复杂环境事故场景,如基坑坍塌逃生、触电急救演练,强化应急处置技能;技术人员参与专业研讨,聚焦复杂地质支护难题破解、信息化监测数据分析优化,提升技术攻坚能力;管理人员定期修习法规政策、典型事故案例复盘,增强安全管理敏锐度。工地设安全文化长廊,张贴警示标语、事故图片;设置安全体验馆,利用VR技术让人员身临其境地感受违规操作恶果,从内心深处敬畏安全。建立薪酬与安全绩效挂钩考核制,安全违规扣罚奖金、晋升受限,安全标兵重奖,激励全员主动守安,将安全意识融入施工血液。
3.3 应急管理体系完善
应急管理体系是应对突发危机的关键后盾。依复杂环境潜在风险,编制一坑一案,针对基坑坍塌、透水、周边建筑沉降等事故定制专项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应急职责,细化现场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流程,确保应急响应有序高效。足量储备应急物资,大功率排水泵、应急照明、抢险支护材料分区存放、定期维保,确保随时可用;在紧邻居民区基坑周边,增设临时疏散通道、安置点,保障居民安全撤离。定期实战演练,模拟暴雨洪涝致基坑积水倒灌、地震引发周边土体滑坡等极端情境,磨合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提升应急处置熟练度,确保复杂环境下危机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结语
本研究全面且深入地拆解了复杂环境下建筑深基坑施工的难题。从周边既有建筑、市政设施及地质条件的复杂影响剖析入手,明晰挑战所在;进而详述关键施工技术,精准适配支护、降水与监测手段,力求工程稳固推进;再到构建安全管理策略,强化制度、提升人员素养、完善应急体系,保障全程安全。望为行业从业者呈上实用指南,助力攻克复杂环境施工难关,推动建筑深基坑作业向更安全、高效迈进。
参考文献
[1]郑蔚帆.复杂环境下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23(11):193-195.
[2]陈梓鑫.浅析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