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徐传华
无锡市二泉中学
摘要:目前,许多初中学生在数学作业上感到举步维艰。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过于繁重且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惧。因此,教师应当更新思路,从新课标出发,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降低其难度。这种转变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还能有效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全面地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延续,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把培养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作业,力求让学习变得更有效,有趣,避免无效的重复练习。
一、增加作业趣味,启发学习兴趣
趣味作业指的是那些能让学生感到有趣、愿意主动学习的作业形式。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努力让作业变得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到好奇,他们才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让作业变得新鲜和吸引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与负数》,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有趣的作业,叫做“我的零花钱管理”。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将扮演小小财务管理员,记录自己一个月内的零花钱收入和支出[1]。首先,每位学生需要写下自己每个星期获得的零花钱,比如父母给的压岁钱、完成家务的奖励等,这些都用正数表示。同时,学生还要记录自己购买玩具、书籍或者出去吃饭所花费的钱,这部分用负数表示。接下来,学生要把这些信息整理成一个表格,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收入(绿色)和支出(红色),这样一来,整个表格看起来既直观又美观。在整理完数据后,学生需要计算出每个月的净收入,即把所有的收入加起来,再减去支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是赚了钱还是花多了。为了让这个任务更具挑战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想在下个月存下100元,我应该减少哪些支出?”这样的思考能帮助他们学会制定预算和规划开销。通过这项作业,学生不仅能掌握正负数的运算,更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这项作业不仅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也帮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
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以丰富作业内容[2]。
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首先,可以设置一个与交通相关的情境题:假设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客车的速度为70公里每小时,而卡车的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已知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到达目的地B,要求学生建立方程求解A、B两地的距离。并详细说明他们的解题过程。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果树种植”的实际问题:如果小刚在自家后院种了几棵果树,最初每棵树的高度是40厘米,每周增长15厘米,请问多长时间这些果树才能长到1米高?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分享彼此的思路,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反思题,让学生写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例如“你是如何选择变量和建立方程的?”这种反思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最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其他一元一次方程的实例,比如购物时计算打折后的价格、测量物品的长度等,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分享。通过这种生动贴近生活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这种方法使他们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励他们更积极地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
三、实施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掌握情况,给他们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通过分层布置,教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他们选择合适的作业,既能增强自信,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直线、射线、线段》的作业设计中,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识别和分类题目。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准确识别出图形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不仅包括对定义的理解,还涉及到如何用符号表示这些基本元素[3]。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能够巩固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对于中层学生,可以设置更加综合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计算某条线段的中点,并使用刻度尺和圆规绘制一条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这类作业不仅考察学生对中点概念的理解,还鼓励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线段的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例如,让他们思考在不同几何环境下(如平面和立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各自如何变化,并要求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或撰写简短的研究报告。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在完成每个层次的作业后,可以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知识交流和观点碰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有趣、丰富和分层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不断探索与创新,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中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核要求,创造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业形式,增强作业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推动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景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索[J].读写算.2024,(33):13-15.
[2]董青青.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4,(33):116-118.
[3]陈绍谊.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9):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