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何永鹏
道孚县文化馆 四川道孚 626400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将乡村建设推向更高的发展层次,特别在民族地区的涉藏县(市),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乡村基层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本文以甘孜州道孚县为例,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制度建设、形式创新、服务保障以及特色文化挖掘等多个角度入手,探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未来一个时期乡村建设与发展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道路指引。当前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暴露出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群众对乡村文化认同感低,乡村文化活动参与性差、文化创新,创造能力低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全面振兴。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到位。基于此要求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重视民族团结,明确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抓好发展机遇,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道孚县乡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群众缺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就当前乡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就表现为基层群众缺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现有的群众文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没有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所选取的文化宣传内容以及文化活动形式脱离基层群众的实际生活,忽视乡土文化、特色文化的挖掘,基层群众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进而影响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宣传及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乡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当前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乡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就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乡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并且对现有的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保管和利用,没有做好基础文化设施、文化场所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导致本就落后单一的文化设施更显陈旧,难以为乡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载体。
(三)乡村基层文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表现为乡镇政府、有关基层文化单位以及村民自治组织没有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在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缺乏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也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其次是表现为乡村基层文化服务团队的缺失。由于乡村缺少文艺骨干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对村民的文化服务不到位,不能做到文化宣传入家入户,也不能帮助村民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基础文化设施的用法,使得一些文化场地和文化器材被浪费。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道孚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科学路径研究
(一)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要求乡镇政府及基层文化管理部联合村民自治组织成立专门的群众文化服务保障团队,对于乡村现有的基础文化设施、文化场所进行摸排,对于文化基础设施欠缺、维护工作不到位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出具专门的工作方案,筹措专项资金用于补充和完善乡村基层基础文化设施以及文化服务资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人才保障机制。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来说,人才是最基本的要素,但当前农村人口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及有关单位必须要加快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一是要营造良好的乡村创新创业氛围,并且重点向文化旅游产业倾斜,给予定向扶持,激发年轻人返乡进行文化产业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要给予相应的文化人才良好的待遇条件,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最后就是要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监督机制。基层部门要对当地群众文化建设情况及时加以跟进和监督,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状况以及购买服务等方面要加大监督考察力度,并且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政府部门考核范畴当中,做好量化考核。
(二)挖掘乡土文化,提升基层群众认同感与参与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探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科学路径,就必须要从挖掘乡土文化及特色文化这一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乡村更是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藏族地区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因此将其与时代特色相融合加以弘扬,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对基层群众的吸引力,并且也更能够获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认可。举例来说,某乡村有着传承百年剪纸文化,几乎家家户户的老人都有一定的剪纸手艺。这时就可以立足于乡村特色的剪纸文化,来展开相应的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思路就是以剪纸文化的传承为主题开展多种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开设一年一度的剪纸大赛,设立相应的大赛基金,意在进行剪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将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增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效果的同时,又能够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群众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共进。
(三)注重形式创新,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向数字乡村以及智慧乡村方向靠拢,在乡村地区试点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服务中心,设立电子阅览室、现代化文体活动室等,给广大基层群众搭建更为广阔的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开设网络大讲堂,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教育资源。另外还可以鼓励基层群众借助新媒体来创作和传递优秀的基层文化作品,比如拍摄乡村振兴系列短视频,录制藏族特色歌曲,反映真实的农村发展现状,改变人们的偏见思想,这在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参与性,增强乡村文化建设成效的同时,又能够释放良好的改革信号。
(四)加强教育培训,搞好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首先,要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乡镇政府及有关基层文化部门可以聘请一些省市级的艺术团专家下乡进行文化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召开相应的专题讲座,明确群众文化艺术团的建设方向,选拔一批优质的文艺骨干。其次,在乡村基层还要培育相应的文化宣传人员,可以率先考虑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中催生出的新农民,由于他们更能够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知识,培育他们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宣传工作者,由他们带头学习先进文化,给其他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比如教会人们如何使用电子阅览室中的计算机进行资料查找等,进而有力带动乡村文化建设。
结语
综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积极探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多元路径,从特色文化挖掘、体制机制完善、“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开发以及群众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格局,以高质量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姬喜红.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参花(上),2022(07):113-115.
[2]刘文俊,保林呈.新时期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农家参谋,2022(10):19-21.
[3]高小刚.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及管理策略[J].牡丹,2022(10):105-107.
作者简介:何永鹏(1995年6月),女,汉族,四川泸定,大专,道孚县文化馆,职称: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