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研究

作者

方锐

重庆市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本文分析了区域内初中英语教师以UbD理论指导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现状,针对现状从学科本质出发,探索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可行路径,为一线教师应用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UbD理论;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面向全区初中英语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对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程度。然后,我们深入区域内二十余所初中学校开展教学视导,通过课堂观察验证他们对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上课教师进行访谈反馈,分析他们在应用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困难。尤其是通过对2023年全区初中英语中级教师大练兵13个参赛团队的单元整体解读、现场课例展示和同伴即时评课进行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区域内一线教师的落地实施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课标教材研究理解不足

首先,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较低级理解被高度重视,而较高级理解则往往被忽略。主要表现为教师总是让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明确表达的事实和隐藏在文本中的意义,很少引导学生去评价和欣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其次,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并不全面。主要表现为通常只分析内容、形式、内隐意义和功能,并没有对文本的背景、语境、一致性及其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进行品析。课堂教学难以反映英语学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学科育德功能难以实现,学生难以形成以主题大观念为主导、与语言大观念相互关联的结构化知识。

(二)对子任务和核心任务的理解存在偏差

正如山东师范大学荣丽娜在《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研究》(2021)中分析的一样,我区初中英语教师也普遍认为只要子任务已经完成,核心任务就会完成[1]。实际上,核心任务是基于核心问题而设计的。为了正确处理核心任务与子任务之间的关系,一是要将核心任务与核心问题保持一致;二是要将核心任务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转化为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三是要让核心任务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四是要将核心任务作为评价目标的载体,其结果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呈现,并易于操作和评价。

(三)对教、学、评的整合不足

许多教师会花大量时间在如何设计活动、如何使用教学工具和如何设计教学问题上,对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2023年全区初中英语中级教师大练兵的13个参赛团队都经历了学校、学区和片区的层层选拔,全部是作为优胜队伍进入决赛的,但是他们的评价方法大多比较单一,没有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要求,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从学生整体评价、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等角度设计评价目标和细化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情感态度,以及能否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应用和迁移主题大观念等方面引领价值判断。

二、路径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初中英语学科本质,我们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遵循“课标立于课堂”实践原则,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等综合考量,全面开展UbD理论和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学习,在此基础上展开UbD理论与大单元教学优势互补的融合实践,探索总结出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四步”路径。

(一)立足课标教材,内容组织主题化

新课标规定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由“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主题及其多样化的主题群结构化组成[2]。教师应该从学科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的协同构建,找准多样化单元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以教材自然单元为基础,围绕特定主题重组教材文本及其话题内容,以情境问题的现实解决和核心任务的分解落实进行设计,探索大单元学习的内容整合与活动规划,发挥主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统领作用,促进语言知识技能与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策略等融合互促、螺旋提升,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二)紧扣素养目标,单元主题具体化

因为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都比较宏观,需要教师在提炼大观念的过程中结合单元主题将其具体化。东北师范大学姜男男和李广在《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指出,教师除了认真研读、深刻理解课标和教材,还应“在重组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做好素养目标的对照和细化落地,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大观念,把单元主题具体化,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遵循层级之间的逻辑关联,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3]”。

(三)确定评价标准,学习评价连续化

为了实现“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迁移运用”评价导向,确保评价与学习目标、内容、过程、成果的清晰对应,教师应注意三点:一是融入真实情境,因为大单元教学强调激活“惰性知识”,只有融入真实情境的评价才能有效检测学生能否将课堂所学迁移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去,所以评价设计应该重点聚焦学生整体理解、把握学习内容,自主建构知识系统;二是指向素养目标,因为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实施中每个环节的评价都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追求;三是注重评价设计的连续化,因为大单元教学评价不仅要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始终明晰学习目标,主动反思和调控学习进程,促进学习不断深入[4]。

(四)规划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系统化

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凸显逆向特性,先预设学习成果,再以评价设计予以对应,最后再规划实践活动以稳步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教学过程。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呈现、任务驱动和支架提供的教学策略共同促进课时目标和单元整体目标的达成。其中,问题呈现是贯穿单元整合内容的逻辑线索,也是引领学生从碎片化浅表学习走向结构化深度学习的有效支架。教师不仅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深度学习的核心问题,还要基于核心问题设置具体情境中的挑战性任务,并把核心任务分解成一些子任务具体实施,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脚手架。

三、实践意义

基于UbD逆向设计,遵循立足课标教材→设置素养目标→确定评价标准→规划教学过程“四步”路径,有利于改善教材内容彼此孤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帮助一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英语教学,推动教学目标的整体落实,实现如下三个“走向”。

(一)从有趣走向有效

新课标强调“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UbD逆向的大单元设计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出发,从语用角度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确定评估方案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一步一步检测预期结果,最后再设定教学活动,更明确每一步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目标直接导向教学结果,可实现有趣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变。

(二)从知识走向素养

UbD指导下的大单元教学,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一项技能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变得更容易,更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可实现知识教学向素养教学转变。

(三)从课堂走向生活

在UbD理论指导下深化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实践,能帮助学生把英语学科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等运用于现实生活,把非母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把枯燥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真实情境中探究,把死记硬背语法知识转变为生动鲜活的实践运用,把零散浅表的词句记忆转变为系统性的大观念建构,把文本的浅表化理解转变为内在逻辑的主动建构,把语言知识掌握转变为学科思想方法应用,从课堂的书本学习走向校园、社会的真实生活。

参考文献:

[1]荣丽娜.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2]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姜男男,李广.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1):138-145.

[4]沈芳.单元大任务的评价:同步设计,贯穿始终[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No.503(04):28-31.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14-6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