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作者

胡畅婕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口语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采用的方法存在问题,导致训练效果与预期存在明显差距,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就要在策略方面展开调整,参考学生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训练;问题;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重心部分,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其中,“说”与“写”属于信息交互的两类重要模式。然而在早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存在注重“读写”和轻视“听说”的情况。之所以会有这一情况,原因便是教师觉得“听说”可以归类为经验技能,没有太高的发展难度,学生自从学习开始便已经参与了大量实践,因此无需为其提供专项指导。事实而言,学生这种基于经验而掌握的技能无法保证质量,且成长效率有限。受到交互者文化素养、思想能力带来的影响,学生在交际表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方言用量较多、语序不通顺、表达不精确、用词不合理、观点不正确等。所以,教师理应转变个人态度,提高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度。

一、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教师对口语表达教学有所忽视,因此相关研究和实践也相对偏少。即便开展了口语训练活动,方法也有着不少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与预期不符。

(一)方法单一化

早期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里面,不少教师习惯于利用诵读的方式替代口语交流训练,在其认知中,朗读与“说”本质无异,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水平。同时诵读法的操作难度较低,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指定文章,安排其自由诵读即可。事实而言,诵读并非对口语表达训练毫无作用,但起到的效果极为有限,只能帮助学生校正语音和调整语感。不仅如此,诵读对象几乎都以书面文为主,内容的语言多为书面语,这种文字表现方式与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形式存在明显区别,只能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一定指导,很难帮助学生强化表达,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的语言使用产生偏差。另外,单纯采用一类方法进行训练,往往很难满足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像是“听”和“说”参与的对象并非只有学生自己,还包括他人,不同交流对象使用的语气、语调以及用词都会存在不同,需要参与的学生合理应对。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还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反感情绪,从而进入消极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便不愿参与到口语交流训练之中,无法做到注意力长时间集中,进而使得教学质量持续下滑。

(二)缺少语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当前很多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并不充分。其一,小学生年幼,交际范围狭窄,日常交流对象基本上都是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场所几乎都是家庭和学校,在进入一些公共场所时,交流工作的权利就递交给了家长,导致其很难拥有丰富的表达经验。其二,小学生日常生活语境并非良好。例如,部分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语言使用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有些家长习惯于方言交流,很少使用普通话,使得学生在两类语言之中不得不来回切换。由此看出,语境的创造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影响极大,教师只有合理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不同的话题,激发潜在的交流欲,进而提升口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忽视学生情感

小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不但让其缺少口语能力发展的语境,而且让其学习观的发展受限,使得其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情感习惯。很多时候,在家长以及教师的监督之下,学生才会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显然,这是教育工作忽视了学生个人情感带来的结果。教师只有在口语教育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其积极表达,才能保证口语训练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训练的主要策略

(一)注重情感环境的营造

在开展口语表达训练时,教师率先需要考虑的便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其能够感受到表达的乐趣,在公开环境下自由发言,同时还能配合教师推行的各类训练任务。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理应注重两个方面,其一是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此让学生能够获得新奇的体验,激发潜在的积极性。其二是经常予以鼓励,但凡发现学生愿意表达且敢于表达,就要予以称赞,从而让其能够拥有更多自信。

例如,教师可以在训练活动进行情境创设,基于文章《在牛肚子里旅行》改编为一部课本剧,通过对文章的对话重新梳理和整合,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其自由创编。不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所区别,呈现的表演自然各具特色,部分具备编剧素养的学生还在语言使用方面作出了创新。此外,小组竞争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其尽情展现自我的风采。依靠这一方式,学生的表达兴趣变化得到提高,同时语言能力也会上升一个档次。

又如,在进行诵读训练时,若教师安排学生独自阅读,很容易让其陷入疲倦的状态。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接龙阅读的方式。像是在对诗歌《听听,秋的声音》诵读时,学生们需要轮流进行诵读,每人读一句。在完成整首诗诵读后,次名学生重新开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让其进入到兴奋的状态中,逐步激发内心潜在的积极性。

(二)增加教育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最为有效的一类口语训练方式。教师无需专门开辟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训练,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的时间占比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往往不会将口语表达作为核心,为了保障教学的流畅性,只要能够听懂学生的想法,即便其出现了错误也不会指正。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否则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的表达习惯 。

例如,在对课文《白桦》学习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互动类问题:“大家觉得这首诗的整体色调为什么?”学生表示:“诗的色调为白色。”这一答案本无问题,语句结构也合理,但通常而言,口语表达并不会对提问者的语言进行复述,否则会让交际工作变得生硬。因此教师便可以立刻做出指导 :“你的回答非常棒,但大家需要注意,在与他人交流时,他人的语言同样属于交际结构的元素,大家回复时无需再次复述,单纯回答‘白色’便可。”依靠这一方式,学生不但完成了口语表达训练,同时还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进而及时予以改正。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程里面,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是所有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早期由于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合理,导致教学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理应分析原因所在,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萍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 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J].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2018(8):39-41.

[2] 汪健芬 .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J]. 女人坊 ( 新时代教育 ),2021,000(00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