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日常生活中孩子语言表达的“哇时刻”
刘黎
广州市南沙区第一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000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随着家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和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语言教育。如家长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家庭中进行有质量的亲子共读等,以此助力幼儿的语言发展。除此之外,家长是否关注到真实而平常的生活场景或环节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展现幼儿语言表达“哇时刻”的重要契机呢?笔者通过“捕捉”两位幼儿(5岁姐姐和2岁半弟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实例,深切感受到幼儿通过观察与想象、游戏与体验、理解与推理,会将语言这一用来交流沟通和表达思维的工具尽情“使用”,表达出新颖、独特的想法,展现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形象。
1 幼儿在观察与想象中展现语言表达的“哇时刻”
实例一
弟弟喜欢站在阳台或小区楼下仰望夜空中的月亮。一天晚上,他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道:“月亮在拉臭粑粑。”姐姐瞬间被弟弟的奇特想法触动,并接着弟弟的话说:“月亮拉的粑粑是黑色的。”
妈妈(走近):“为什么这么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姐姐:“你们看,天空黑了,那都是月亮拉的粑粑呀。太阳也会拉粑粑呢……太阳拉的粑粑是蓝色的,因为白天的天空是蓝色的。”
妈妈:“如果是这样,那它们怎么擦屁股呢?”
姐姐:“月亮拉完粑粑,星星帮它擦屁股;太阳拉完粑粑,云朵帮它擦屁股。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实例二
姐姐注视着妈妈鼻子上的黑头看了许久,说自己想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并开始了她的描述……
妈妈鼻子上的黑点是蚂蚁搬运食物进入洞穴的洞口,
那鼻孔不就是窗户了吗?
那嘴巴里的舌头不就是蚂蚁的蹦蹦床吗?
那两排牙齿不就是蚂蚁爬行的单杠吗?
那眉毛不就是蚂蚁荡秋千的地方吗?
还有那胃是蚂蚁用来煮饭的地方,
肺是蚂蚁用来睡觉的地方,
大肠和小肠是蚂蚁爸爸修建的跑道,
屁股是蚂蚁妈妈产蛋宝宝的地方,
手臂和腿是蚂蚁的滑滑梯,
肩膀是蚂蚁爬山的地方,
它们沿着肩膀爬到头顶晒太阳!
上述两个实例中,幼儿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夜空中的月亮”和“妈妈鼻子的黑头”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他们在自己的语言世界里自由超越,大胆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平常不过的事物变成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生动素材,幼儿借助观察与想象将所描述的形象与意境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结起来,为其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表达奠定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
观察和想象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和前提,正因为有了充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才会出现多样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如何在一日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想象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成人要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扩展语言经验的机会,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如实例中描述到弟弟喜欢看月亮,说明这是妈妈通过自己的多次观察而了解到的现象);其次,成人需站在儿童的视角感受幼儿的奇思妙想,积极参与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过程,并尝试与幼儿建立联系(如实例中,妈妈“走近”这一动作说明她参与到孩子的观察和想象过程中,并根据姐姐的表达两次提出开放式问题以建立亲子之间的联系)。当成人尝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尊重和赏识幼儿新颖和独特的想法,那么幼儿语言表达的“哇时刻”便有可能在日常的观察与想象中悄然生发。
2 幼儿在游戏与体验中展现语言表达的“哇时刻”
实例
弟弟在小区院子里玩踩水洼的游戏,接着他朝旁边干爽的地面跑去,很快地面上留下了他的一串串脚印。当弟弟回头看到地上的脚印,他开始兴奋地喊道:“妈妈,快看,这里有好多的小鱼呀!小鱼在游呢!”
远处的姐姐也被吸引了过来,姐弟一同开始用脚“画”鱼。
弟弟:“姐姐,你看,鱼在打架。”
姐姐:“有的鱼在游泳呢。”
弟弟:“有的(鱼)在睡觉。”
姐姐:“有的鱼在跳高,有的鱼在亲嘴……”
回到家后,妈妈和姐弟聊起今天的“鱼”。姐姐表示今天和弟弟玩得特别开心,并给这些鱼儿取名为“脚印鱼”。
上述实例,幼儿在游戏与体验中和环境产生互动,当他们通过亲身参与获得情感满足,能有效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动机与愿望。姐弟在玩踩水洼的游戏过程中自然地用语言描述出“鱼”的状态,虽然他们无法解释其语言表达中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他们会进行如此形象生动的描述,反映出游戏是幼儿有效和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之一。
对幼儿来讲,游戏有着强大的魔力,它能够调动幼儿所有的能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融合在各种游戏情境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成人要珍视游戏与体验对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提供身边的各种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沉浸其中,以游戏为媒介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其次,适时引导幼儿对经历的事情进行回顾与描述,鼓励幼儿表达游戏中的体验和想法,幼儿语言表达的“哇时刻”便有可能会在日常生活的游戏与体验中得以自然展现。
3 幼儿在理解与推理中展现语言表达的“哇时刻”
实例
姐姐的凉拖鞋需换新了,妈妈在某网购平台请姐姐选择自己喜欢的拖鞋颜色。
姐姐:“我喜欢这个蓝色。”
妈妈:“噢,这个店铺给这双鞋的颜色取名为‘海水蓝’。”
姐姐:“为什么叫海水蓝呢?难道是和大海的颜色一样吗?”
妈妈:“你反问得很有道理,确实如你理解的这样。那我们给弟弟也选一双吧!你可以试着给他选的拖鞋颜色命名……”
姐姐指着一双浅绿色的拖鞋说:“妈妈,这个是不是能叫它‘嫩芽绿’呢?”
妈妈点了点头。接着,在母女的互动中,姐姐从观察家人的服装、生活用品等物品颜色,命名出“辣椒红、番茄红、草莓红、云朵白、夜空黑、香蕉黄、柠檬黄、天空蓝、胡萝卜橙、豆角绿……”
上述实例中,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通过积极有效的亲子互动,为孩子提供了有意义的语言学习机会,实例中的姐姐凭借已有的认知经验尝试理解“海水蓝”这一词语,在得到妈妈的鼓励后“创造”出了更多同结构的词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提供条件等。从以上生活实例可以窥见,幼儿较高质量的语言表达是在观察与想象、游戏与体验、理解与推理中激发并延伸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和构建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实例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家长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优质阅读书籍的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氛围的营造、有效亲子互动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