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

龙莎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6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领域、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社会实用型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在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带来创新发展助力的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此形势下,校企双方需要共同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基于此,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育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引言

9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院校初步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截至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其中专科院校与职业院校共占据1/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运行管理工作当中的优势与价值逐渐凸显,岗位用人需求与日俱增,现已成为十大热门职业之一。为此,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需要不断优化、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与时代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1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育人优势、育人作用,顺利达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赢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支持,顺利实现合作共赢目标。但就学生而言,将真实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兴趣,真实项目与虚拟案例有所不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借助自身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项目评价标准,由企业主导,引导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顺利转化为环境实践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早日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掌握企业人才评价标准,顺利完成理论知识内化与技能迁移,提升岗位竞争力与职业核心能力。但就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高素质人才支持,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在学生上岗之前,企业需要对其开展二次培训,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再加之现代社会发展,人才流动性相对较大,企业付出高昂的培训费用后,无法获得预期收益。而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可以借助低廉成本,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适应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毕业后尽快进入到工作状态,实现角色转变目标。

2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2.1 构建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模式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模式。为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人力资源专业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主意愿为学生分配顶岗实习任务,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匹配指导教师。由专业教育人员对学生开展科学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难以实现大批量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人才对接难度较大,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人才培养基地,现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首选。

例如:企业在选择合作的对象时,需要针对企业的业务范围展开深度分析,探索校企合作的利益均衡点以及出发点,构建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基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且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当中,开展密切的互动与交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达成共识,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在一体化环境当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储备,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水平,早日成为人力资源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2.2 科学开展心理建设工作

提升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在实践教学环节,若是缺乏学分等一系列外在条件的支撑,学生对实践项目缺乏重视与参与积极性,即便设定硬性规定,学生也会选择更加容易获得学分的项目开展实践,这也导致实践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需求格格不入,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参与兴趣。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始终处于被动参与状态,为确保实践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需要确保学生明确实践课程设置的意义与目的,明确实践教学乃是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后续更深层次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借助一系列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式学习状态,借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克服重重阻碍、重重困难。

例如:针对部分怕实践项目占用过多时间的学生,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开展时间管理工作。在实践活动当中树立典型,针对表现优异,被企业提前录用、破格录用,或者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良好工作机会的学生举办实践经验分享会,分享其在实践环节的感悟与变化。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不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3 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所在。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在此形势下,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指明发展方向,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涛,汪少贤,谢伟宁.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力资源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1):139-141.

[2] 叶映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147-151.

[3] 曹辉. 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现状调查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5):75-77.